Search

選舉結束後就開始忙疫情相關的口罩生產問題,所以都沒時間發表政治相關想法。今天看到一位朋友抱怨說想封鎖...

  • Share this:

選舉結束後就開始忙疫情相關的口罩生產問題,所以都沒時間發表政治相關想法。今天看到一位朋友抱怨說想封鎖因為政治立場不同而來騷擾他的人,覺得有些感想可以和大家分享。

是否封鎖,我覺得要看你經營臉書的目的是什麼。
如果是純粹宣揚自己的理念,吸引志同道合的人加入陣營,讓自己覺得不孤單,那麼就對不同的聲音全面封鎖。
但我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和廣大不認識的網民交流,聽到不同的聲音,讓自己得到不同的資訊,讓自己的想法更多元化。所以我只會封鎖純粹發廣告和發攻擊的機器人帳號。
我在臉書上收到過非常多的批評,其中也有不少是主觀政治性的攻擊,但我會去看這些人自己的貼文:如果是真心相信自己的理念,而不是拿了別人的好處來作昧心之論,我就不會去封鎖,反而是列為值得關注的多元意見。
曾經有不少朋友受到過網路政治力量的攻擊,問我能不能像對付台北惡棍那樣對付這些人。我笑笑回答:台北惡棍那種叫做「拿錢辦事,還辦事不力」,所以該死。
像任我行一樣,強的對手我是會佩服的,但不敢用真面目出現的就列入「不佩服」名單了。至於另外一些隨著網戰攻擊起舞,被搧動到幾個月後還在吵選舉議題,比丁守中還可憐的,忽視他們就是了,連不佩服都沒資格。
我之所以會有這種「風度」,是因為三十多年前出國留學,眼界大開之後,發現從小被國民黨的洗腦教育騙了二十多年;而接下來的網路交流經驗,也讓我學到如何過濾資訊,作出獨立判斷:進而瞭解到不同聲音的重要性。即便看了很不舒服,但只要其中百分之一能給我帶來新的觀點,那就有價值了。(當然,該花多少時間在這上面,是要小心斟酌的。)
這些年一個重要的領悟,就是:不是「藍綠一樣爛」,而是只要把政治當「工作」的,遲早都會用到一樣的手段。
所以我欣賞的,是把政治當成「實現理念的方法」的人,例如黃國昌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科技政策及評論
View all posts